盛夏时节,襄州工业园区内一片繁忙。今年上半年,襄州区以企业梯度培育筑牢产业根基、以创新驱动锻造产业链韧性、以“一企一策”精准服务破解发展瓶颈,工业经济结构优化,在高水平发展的道路上步履坚实。
在企业培育方面,今年上半年,襄州区通过精心筛选,确定了17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组织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申报“小巨人”企业。截至目前,该区已成功获批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家,襄阳丰正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、湖北九阳防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创建2025年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,湖北金恒昌纺织有限公司、襄阳悦兴纸箱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企业获批襄阳市基础级智能工厂。
湖北九阳防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此次成功创建2025年湖北省中小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之一。作为一家集原材料供应、研发生产、销售和施工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防水材料生态企业,该企业主营防水材料涉及沥青基、高分子防水卷材、防水涂料三大产品系列,共计100多个品类,经营事物的规模已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。
近两年,该企业逐步加大高分子自粘胶膜技术攻关力度,要建立标准化研究技术中心。襄州区有关部门在了解到企业的需求后,帮企业对接高校资源,指导企业申报各类技术研发相关的扶持项目。在一系列支持下,该企业建立了研发平台,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创新成果。新产品防水、环保、抗撕裂性能大幅度的提高,成为隧道、地铁、机场等重大基本的建设项目的首选产品。
在湖北金恒昌纺织有限公司,一台台喷气织布机飞速运转,工人根据电子显示屏的指引,有条不紊地穿梭于织机间进行调试和管护。
过去该公司生产环节多依赖人工操作,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受到一定限制。襄州区在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工作中,为该企业来提供了智能化改造指导方案,将数字化、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内控、营销、财务等部门,推动公司制作组织和管理上的水准全面提升。
如今,该公司车间配备了进口大卷装全自动喷气式高速织机,工人根据车间大屏上实时更新的生产信息和管理指令调整设备参数,不到20人便可保证330台织机正常运作,公司制作效率提高近10%,管理层决策效率提升40%,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增强,成功获批襄阳市基础级智能工厂。
“这些成绩的取得,得益于持续完善的企业培育梯度体系,为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可以提供了精准扶持,助力企业不断的提高核心竞争力,向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迈进。”襄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今年以来,襄州区在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建设上持续发力,助力际华3542、坤芝精密、誉德智能、国铁机电等7家企业获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补贴共143万元;长源东谷、盼盼食品、威能达、郭氏粮油等5家企业获批2025年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改类补贴,同时转化各类科技成果8项;襄州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智能运维产业集群被授予“2025年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”称号。
际华3542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,紧抓数字化转型契机,打造高分子聚合纺织材料关键共性研发技术和熟化中试平台,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中试生产线,明显提升了关键领域的核心研发技术能力。目前,该公司木棉纤维紧密混纺纱制造技术、普适性柔顺光洁纺纱技术等8项新技术填补国际、国内行业空白,6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
作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关键一环,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智能运维产业是襄州区重点发展的标杆产业。湖北通桥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该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之一。
近年来,襄州区全力支持该公司加大技改研发,该公司首创的无焊缝整体式汽车桥壳,通过无缝钢管一体成型技术突破了传统“重量大、能耗高、材料利用率低”的瓶颈,已成功配套比亚迪、吉利、东风德纳、一汽解放、中国重汽等多家头部大型汽车企业。
“焊缝少、材料利用率高,用无缝钢管一体成型技术做出来的新能源桥壳,年生产总量近9万支。”该公司生产厂长许说。
紧紧围绕“一个支柱产业、多个有突出贡献的公司”的发展思路,着力构建智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。目前,该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智能运维产业集群已聚集金鹰重工、时瑞达重工、国铁机电等2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有突出贡献的公司,已初步构建了集科研、设计、生产、制造、维护于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链体系,实现年产值55亿元。
该区各企业在产业链的带动下,协同发展,不断强化创新驱动,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,形成了强大的产业合力,为区域经济稳步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为了更好地助力企业未来的发展,襄州区紧扣工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标,锚定企业未来的发展、增长点培育、技改提质三大核心任务,大力开展“四上”企业调研服务,并制定“一企一策”培育方案,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激发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。
该区工作人员深入企业调研,做好服务,全力破解部分企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、技术改造支撑不足等问题。针对企业面临的难点问题开展“一企一策”精准培育,对发展良好的企业,梳理企业主要营业产品、产能规模、技术优势和原材料、零部件采购渠道等信息,搭建企业供需信息共享平台,举办产业对接会、上下游企业座谈会等,推动企业在区域内开展深度合作,实现资源互补、协同发展。
针对面临融资问题的企业,该区及时搭建银企融资平台,引导银行推出信贷等创新金融理财产品,破解企业融资难题。
同时,该区对19家重大增长点企业实施动态监测和分类指导,找准公司发展堵点,跟踪服务,先后通过“一企一策”的方式,解决武钢、鲁花等企业产能受限问题。聚焦企业技改投资,深挖技改项目潜力,争取国家、省、市政策支持,推荐正大食品等企业申报绿色工厂。威能达、科德等企业申报省级“科技副总”,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。
针对企业优势产业、产品开展“一企一策”服务,提升公司技改升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,推动传统制造向服务型、智能型制造转变,助推工业公司跃上新台阶。
“一企一策”的精准培育,让企业在发展道路上更加稳健,为襄州区工业经济的持续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,为区域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以精准服务为土壤、创新驱动为根系、链式协同为枝干,襄州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,优化客户服务,推动产业链升级,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,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。